优惠的玻璃钢课桌
工艺规程利用RP原型为母模手糊成型玻璃钢模具的工艺,是以液态的环氧树脂与有机或无机材料混合作为基体材料,并以原型为基准手工逐层糊制模具的一种制模方法。手糊成型玻璃钢模具的具体工艺过程如下
选择和完善分型面 分型面设计是否合理,对工艺操作难易程度、模具的糊制和制件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。一般情况下,根据原型实体型体特征,在确保原型能顺利脱模及模具上、下两部分安装精度的前提下,分型面的位置及形状应尽可能简单。因此,要正确合理的选择分型面和浇口的位置,严禁出现倒拔模斜度,以免出现无法脱模。沿分型面用光滑木板固定原型,以便进行上下模的分开糊制。在原型和分型面上涂刷脱模剂时,一定要涂均匀、周到,并反复涂刷2~3遍,待前一遍涂刷的脱模剂干燥后,方可进行下一遍涂刷
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大多为6~21min(25℃,1%MEKP,0.5%萘酸钴)。凝胶过快,操作时间不足,产品收缩较大,放热集中,易损伤模具、产品;凝胶过慢,易流胶,固化慢,树脂易损伤胶衣层,降低生产效率。
胶凝时间与温度及引发剂、促进剂的加入量有关。温度高时胶凝时间会缩短,可以降低引发剂、促进剂的加入量。树脂中若加入引发剂、促进剂过多,树脂固化后颜色会变深,或由于反应过快,树脂放热快、过于集中(尤其是厚壁产品)会烧伤产品、模具。故而,手糊操作一般在15℃以上的环境中进行,这时引发剂、促进剂加入量不需要很多,树脂反应(凝胶、固化)比较平稳,适合手糊操作。
树脂的胶凝时间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,试验发现,树脂的凝胶时间在25℃,1%MEKP和0.5%萘酸钴的条件下为10~18min最为理想,即使操作环境的条件略有变化,通过调整引发剂、促进剂的用量,也可以保证生产要求。
脱模修整在常温(20℃左右)下糊制好的模具,一般48小时基本固化定型,即能脱模。脱模时尽可能使用压缩空气断续吹气,以使模具和母模逐渐分离。脱模后视模具的使用要求,可在模具上做些钻孔等机械加工,尤其是在一些树脂不易流满的死角处,在无预留气孔的情况下,一定要钻些气孔。
然后进行模具后处理,一般用400#~1000#水砂纸依次打磨模具表面,使用抛光机对模具进行表面抛光。所有的工序完成之后模具即可交付使用。
手糊成型工艺中常见的缺陷分析气泡:在糊制模具时,常由于树脂用量过多,胶液中气泡含量多,树脂胶液粘度太大,增强材料选择不当,玻璃丝布铺层未压紧密等原因造成模具及型腔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,这严重影响了模具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。目前常采用控制含胶量,树脂胶液真空脱泡,添加适量的稀释剂(如丙酮),选用容易浸透树脂的玻璃丝布等措施减少气泡的产生。
QQ:3316068375
手机:17531807632
邮箱:3316068375@qq.com
地址: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富强北路